三国地图(三国地图魏蜀吴分布)
三国九州的地图,越详细越好,一定要精确到郡
三国九州:
禹州
谯(安徽亳州qo),辖今河南省南部、东部、安徽北部、江苏省西北角、山东省西南角
兖州
所辖昌邑(今鲁金乡县西北),辖今山东省西南部、河南省东部、江苏省西北角。
徐州
治所设郯(郯,郯城县西南,后迁下邳),辖今山东东南部、江苏北部、安徽东北角。
凉州
辖锁龙(甘肃省清水县北),辖今甘东东部。
永州
最初是光武帝刘秀所建,后废。公元194年,李傕将凉州分为凉州、雍州。公元213年,曹操将泗州分为三部分,其中泗州之一划归雍州。
冀州
行署为查(河北省白乡县北,后迁至叶城),辖今河北省西南部。后来,曹操将河北、青、并、幽四郡并入冀州。
扬州
治溧阳(万和县,后迁寿春),辖今江苏南部、安徽中南部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三省。
荆州
汉寿行署(湖南常德市东,后迁襄阳),辖今河南西南部、湖北、湖南两省及贵州、广西、广东三省边缘
宜州
行署为洛(洛,四川广汉市,后绵竹,后成都),辖四川、贵州、云南三省的大部,以及陕西、湖北、甘肃各一角。
胶州
包括今天的越南北部和中部以及中国广西的部分地区。东汉时期,胶州辖番禺(即今广州),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。吴将胶州分为胶州、广州,广州辖番禺,胶州辖龙边(今越南河内以东),胶州辖今越南北部雷州半岛、钦州地区及两广地区。
三国县城地图
扩展信息:
三国时期(220-280年)是一个从东汉开始,从西晋开始的历史时期。分为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政权。赤壁之战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奠定了三国的基础。
220年,曹丕篡汉称帝。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。三国的历史正式开始。次年,刘备在成都续汉,史称蜀汉。222年,刘备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取得荆州大部。公元223年,刘备死后,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与孙权重新结盟。229年,孙权称帝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。至此,三国正式成立。
此后几十年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上曹魏,但始终没能改变三足格局。曹魏后期,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掌握。263年,曹魏司马昭发动魏蜀战争,蜀汉灭亡。两年后司马昭病逝。其子司马炎废黜魏元帝,建立自己的国家。建国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。公元280年,西晋灭东吴,统一中国。三国时期就此结束,进入金朝。
参考链接:百度百科三国志
《三国演义》三国地图魏蜀吴如何分布
1.曹伟
曹魏的疆域主要是在曹操统治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。是在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的,几乎占据了整个华北地区。北大致延伸至山西、河北、辽东,南与匈奴、鲜卑、高句丽为邻;东至黄海。东南沿长江、淮河、汉江与孙吴相望,以寿春、襄阳为重镇;西至甘肃,与河西鲜卑、羌、氐毗邻。
西南与蜀汉在秦岭、河西一带对峙,以长安为重镇。新中国成立后,原有八十七县十二州,包括:司隶、徐州、青州、豫州、冀州、并州、幽州、兖州、凉州、永州、荆州(1997年占荆州北部)。东汉)、扬州(占据东汉扬州北)。
在西域,曹魏设立了西域史官,掌管海头(今罗布泊以西)和校尉无忌,掌管高昌。221年,孙权称臣后,曹魏将荆州牧权交给孙权,并将荆阳等孙权势力划为荆州。曹魏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郢州。双方决裂后,曹魏改郢州为荆州。220年至226年,钦州分属陇右,最后并入永州。
蜀汉灭亡后,益州分为凉州,总共又增加了两个州。
2.蜀汉
蜀汉是刘备建立的。直到赤壁之战之后,他才在诸葛亮的协助下,开始从荆州以南发展。其势力曾覆盖荆州(东汉时占领荆州西部)、益州、汉中。建国前后,与孙武多次发生战争,荆州失陷。诸葛亮南下南中后,取得了云南版图,逐渐稳定下来。
疆域范围:北与秦岭曹魏相望,以汉中为重镇;东与孙武、三峡接壤,是巴西重镇;西南达岷江、南中,与羌、氐、南蛮毗邻。蜀汉有22郡,只有益州一郡。益州设西江刺史,辖威县(今云南曲靖),专辖南中。
3.孙武
孙策时期,孙武的疆域包括了扬州的大部分地区。赤壁之战后,孙权先后取得了荆州西部和交州,打败关羽后又取得了整个荆州南部。直到孙权称帝,疆域才稳定下来。孙吴与曹魏在江淮、汉江地区对峙,以建业、江陵为重镇;西与蜀汉毗邻三峡,西陵为重镇;向东和向南到达东海和南海,最南到达现在越南的中心。
孙吴原有荆州、扬州、交州三州三十二郡。226年建广州,后并入胶州。264年,复置广州,共增置一州。
介绍:
三国时期(狭义220-280年,广义184/190/208-280年)是中国历史上三个国家并存的时期(237-238年是四个国家并存的时期)。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。及六朝之初。
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三个国家并存的时期。也是魏晋南北朝六朝之初。一般认为是从建安元年开始。三国指的是曹魏、蜀汉、孙吴。东汉末年,战乱不断,人口锐减,经济损失严重。因此,这三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经济发展。再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,各种技术都取得了很多进步。
谁知道三国地图分布在哪里
魏、蜀、吴在三国地图上的分布如图所示:
地域分布:
1.蜀国
北临秦岭曹魏,汉中为重镇;东濒三峡孙吴,巴西重镇;西南达岷江、南中,与羌、氐、南蛮毗邻。蜀汉有二十二郡,只有益州一州。益州设西江刺史,辖魏县,专辖益州南部。
2.魏国
北达山西、河北、辽东,南与匈奴、鲜卑、高句丽接壤;东至黄海。东南沿长江、淮河、汉江与孙吴相望,以寿春、襄阳为重镇;西至甘肃,与河西鲜卑、羌、氐毗邻。
有八十七县十二州,包括:司隶、徐州、青州、豫州、冀州、并州、幽州、兖州、凉州、永州、荆州、扬州。
3、吴国
北延伸至长江淮河地区、汉水长江流域,以建业、江陵为重镇;西邻三峡,以西陵为重镇;东、南延伸至东海、南海,南至越南中部。有荆州、扬州、胶州三州三十二县。226年建广州,后并入胶州。264年恢复,共增加一州。
领土发展历史:
1.蜀国
215年,孙权派吕蒙攻打长沙、零陵、桂阳等郡。后来,刘备、孙权以湘江为界,划分了荆州。江夏、长沙、贵阳属东吴,南郡、武陵、零陵属刘备。至此,刘备已经占领了荆州三县。
219年,吕蒙偷袭关羽,关羽被吕蒙斩杀。至此,刘备彻底失去了荆州。
2.魏国
221年,孙权称臣,曹魏将荆州牧权交给孙权。曹魏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郢州。双方决裂后,曹魏改郢州为荆州。
黄初七年(220年至226年)分陇右、钦州,最后并入永州。蜀汉灭亡后,益州分为凉州,总共又增加了两个州。
3、吴国
公元221年,吴国将南陵以南诸郡与今广西北海市合浦接界,北接广州,南接胶州,不久并入。
公元264年,孙武从胶州划出南海、苍梧、榆林、高梁四县以利治理,置广州。胶州、广州的行政区划为历代所沿用。
三国地图魏蜀吴分布是什么
魏、蜀、吴三国地图分布如下:
1、曹操在位期间,曹魏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。曹丕称帝建国后,基本确定并占领了大约整个华北地区。北大致延伸至山西、河北、辽东,南与匈奴、鲜卑、高句丽为邻;东至黄海。
东南沿长江、淮河、汉江与孙吴相望,以寿春、襄阳为重镇;西至甘肃,与河西鲜卑、羌、氐毗邻。西南与蜀汉在秦岭、河西一带对峙,以长安为重镇。新中国成立后,原辖司隶、徐州、青州、豫州、冀州、并州、幽州、兖州、凉州、永州、荆州、扬州等八十七县十二州。
2、蜀汉王朝是刘备建立的。直到赤壁之战之后,他才在诸葛亮的协助下,开始从荆州以南发展。其势力曾覆盖荆州、益州、汉中。建国前后,与孙武多次发生战争,荆州失陷。诸葛亮南下南中后,取得了云南版图,逐渐稳定下来。
疆域范围:北与秦岭曹魏相望,以汉中为重镇;东与孙武、三峡接壤,是巴西重镇;西南达岷江、南中,与羌、氐、南蛮毗邻。蜀汉有22郡,只有益州一郡。益州设西江刺史,辖魏县,专辖益州南部。
3、东吴领土包括扬州大部分地区。赤壁之战后,孙权先后取得了荆州西部和交州,打败关羽后又取得了整个荆州南部。直到孙权称帝,疆域才稳定下来。
孙吴与曹魏在江淮、汉江一带与曹魏对峙,以建业、江陵为重镇;西邻蜀汉三峡,西陵为重镇;东、南达东海、南海,南达越南中部。孙吴原有荆州、扬州、交州三州三十二郡。226年建广州,后并入胶州。264年恢复,共增加一州。
三国的形成与灭亡
220年,汉丞相曹丕篡汉称帝,定都洛阳。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。汉朝正式结束。公元221年,刘备称帝,建都成都,史称蜀汉。229年,孙权称帝,定都邺城。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。
公元190年,汉朝中央集权制度崩溃,军阀横行,天下大乱。208年赤壁之战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。从此,三国的雏形就奠定了。此后几十年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上曹魏,但始终没能改变三足格局。曹魏后期,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掌握。263年,曹魏司马昭发动魏蜀战争,蜀汉灭亡。
265年,魏丞相司马炎废魏元帝,建立魏国。建国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。三国时代正式结束,中国历史正式进入金朝时代。公元280年,金朝灭东吴,统一中国。三国时代彻底结束了。
三国时期的中国地图
地图如下:
三国时期(公元220-280年,也从公元184年、190年或208年开始)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分裂和对抗的时期。曾有曹魏(魏国)、蜀汉(蜀国)、东吴(吴国)三个政权。三国时代波澜壮阔,充满生机,常常唤起后人的记忆。唐宋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三国内容。
元明清时期,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献中常见的话题。晋代陈寿所著的史书《三国志》很有参考价值。明代罗贯中根据三国历史编撰了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。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。
扩展信息
金三分回归
265年司马昭去世,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,在洛阳建立晋朝,史称西晋[52-53]。司马炎称帝后,就开始准备伐吴。他派王浚在益州建造大量船只,又派羊祜镇守襄阳,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。264年孙浩即位后,交州(今广西省和越南北部)投降曹魏。
两年后,吴军试图夺回,但被晋将毛炯击败。269年,孙浩率余嗣、陶晃、李旭等人,从水陆路联合合浦,直到271年才收复胶州。公元279年,修云部下郭马在广州(今两广西)叛乱。孙浩派滕勋、陶俊、陶黄等人围剿叛乱。同年,晋军率大军南下,吴国岌岌可危。
东吴重臣鲁恺、鲁抗死后,晋将杨祜提出伐吴,贾充反对而放弃。279年,西北叛乱开始平息。王俊、杜预写信给司马炎,认为攻吴的时机已到。贾充、荀勖等人认为西北未定,反对。最终,司马炎决定于当年十一月对吴国发动大规模进攻,史称晋灭吴之战。
他以贾充为都督,上游王军唐彬军,中游杜预、胡奋、王荣军,下游王浑司马敏军并行进。280年一月,孙皓紧急任命张悌为相,率沉婴、孙震渡河抵抗王浑军,但均兵败身亡。
王浚沿江大军协同其他金军攻克西陵、江陵、武昌、旬阳等地,杜预也攻克了荆州南部。3月15日,孙浩见金军已包围建业,以为大势已去,投降。孙吴灭亡,西晋统一天下,三国时期结束。
参考来源:百度百科-三国志